质量,是立业之本、转型之要、强国之基,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质量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上来”。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特别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释放出了“质量第一”的强烈信号,向全党、全国发出了集中有力的质量提升动员令。
在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殷切希望下,在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区”“质量强市”的时代召唤下,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全市质量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制造业产品质量批次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已打造“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内蒙古名牌产品”50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31个,在上一年度自治区盟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和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考核中,我市双双获评A级,走在了全区前列。
但是,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前来看,我市总体质量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当前,支撑我市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亟待培育,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是关键。质量上不去,经济发展将受阻,也难以为继。质量上不去,在国内外市场上将丧失竞争优势,同时还会错失良机。质量上不去,不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会引起消费者的怨言。去大城市购物、出国扫货、“海淘”现象的大量存在,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凸显出我们在供给侧质量提升方面的“短板”和“痛点”,说明我们的质量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还比较少,真正让老百姓拍手称赞的优质服务点还有待挖掘。因此,加快完成经济社会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全新跨越,实现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华丽转身,就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让旧动能提质,给新动能增效,以质量的提升来对冲速度的放缓,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大力提升质量,核心在于抓源头、补短板。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质量的主体,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关键要从企业这个源头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尤其要强化中小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从整个供给体系看,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现在部分产品质量水平偏低,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不强,消费者对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信心不足。究其原因,还是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质量诚信意识较为淡薄。这就需要企业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以市场的质量提升需求和老百姓的质量安全期盼为导向,把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作业结合起来抓质量管理,将质量知识普及、员工职业培训和质量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抓质量教育,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人员质量素养,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安全;需要企业确立“质量发展”理念,依托质量提升打造产品和服务品牌,加强持续经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实力,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加速企业成长壮大,依靠质量拓展区内、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努力加入全区、全国、全球产业链,让“鄂尔多斯制造”“鄂尔多斯服务”登上更大的舞台;需要企业建立“质量创新”机制,加大质量科研经费投入和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主要抓手,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专利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抢占核心技术高地。
大力提升质量,重点在于夯基础、强服务。要建成宏伟的质量大厦,必须夯实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这四大国家质量基础。要进一步巩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果,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加强煤炭化工、羊绒纺织、陶瓷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标准化战略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以及全域旅游、智慧城市、公共管理等领域深入实施,创造性地将标准化工作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延伸,为民族文化传承贡献标准力量。要进一步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切实筑牢计量惠民工程。建立科学合理、先进适用、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安全保障,全面加强工业计量和工程计量工作,推行安全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和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做强民生计量服务,保障安全生产,推进科学节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认证监管体制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认证工作,加强对强制性产品、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体系认证监管,保障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强化认证机构、咨询机构、从业人员和获证企业监管,增强认证认可有效性。要进一步做强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为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加强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性、综合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引导检验检测从数量型向科研技术型转变。着力培育一批“技术检验能力、体系运行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标准研发能力、社会服务水平”具有核心优势的检验检测机构。加快建设覆盖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的国家级、自治区级质检中心,并以此为框架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大力提升质量,关键在于善监管、谋共治。要把“放活”和“善管”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还权于企业。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更好地积蓄企业的动力、激发市场的活力。依法严打质量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公平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畅通12365质量投诉维权渠道,有效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强化质量舆论监督,震慑质量违法行为,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鄂尔多斯城市质量精神。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共治格局和社会风尚。
大力提升质量、打造品质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向往和期盼,是广大质量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以严实的工作作风,把质量技术服务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在供给的源头做到服务零距离、追求质量零缺陷,为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市人民共享品质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